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方向)博士公司产品方案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所属二级学科,是教育部和自治区选定建设的国际一流学科,包括蒙古语言,蒙古文学两个领域。蒙古语言领域主要包括现代蒙古语及其方言研究、蒙古语族语言及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古文字与蒙古文文献、蒙古文信息处理、实验语音学和社会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等6个研究方向。
(一)现代蒙古语及方言学方向
主要研究蒙古语的结构规则、使用现状及发展变化,包括现代蒙古文学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修辞,蒙古语方言土语,语言规范化(正字法、标准音、名词术语),语言使用情况,蒙古语文政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等。
公司蒙古语文研究最初就是以现代蒙古语及其方言研究起家的。自1955、1956年全国民族语言普查以来,本研究方向研究人员一直从事现代蒙古语及其方言土语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出版了《现代蒙古语》、《蒙汉词典》等专著及教材,并承担完成了“蒙古语方言调查研究”、“蒙古语基础方言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
(二)蒙古语族语言及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
蒙古语族语言及阿尔泰语言方向主要对蒙古语族诸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与阿尔泰语系其它语族语言和与之相关的其它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阿尔泰语系由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等三个语族组成。其中蒙古语族包括蒙古语、达斡尔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莫戈勒语等九种语言。我国是世界上蒙古语族语言最多的国家。在上述九种语言,其中达斡尔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等五种语言唯我国独有。布里亚特语和卡尔梅克语虽在俄罗斯境内,但国内也有与之语言特点相近的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和卫拉特方言。
蒙古语族语言研究是AG真人国际蒙古学研究的基础和优势学科。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蒙古语族语言方言丛书》(共21卷)是AG真人国际蒙古语族语言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我们应加强这一学科点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新的理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角度去研究蒙古语族语言方方面面的问题,保持我们的领先优势,为整个蒙古学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三)中期蒙古语及北方民族古文字
该方向主要研究《蒙古秘史》、《华夷译语》为代表的中期蒙古语及北方民族使用过的古文字以及用这些文字所记录的文献。在历史上,北方民族创制和使用过多种文字,如古突厥文、回鹘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文、训民正音、满文等。这些文字所记录的语言涵盖了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以及突厥语族等阿尔泰语系三大语族。这份珍贵文化遗产,以其多样的类型、丰富的内容、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巨大的科学价值,为海内外学术界所瞩目。本方向以契丹字、八思巴字、回鹘式蒙古文、古突厥文为突破口对北方民族古文字及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研究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搜集和整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古代文献,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研究提供素材,揭示其所反映的语言和历史文化现象。
(四)蒙古文信息处理
蒙古文信息处理方向以文字为研究对象,以计算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利用计算机研究和分析蒙古语言文字,通过字、词、句、语义、篇章处理等多个环节,信息处理视角研究和认识、分析、开发利用语言文字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机器翻译、电子词典、各类知识库和资源库建设以及面向信息处理的词汇语义学、蒙古语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建设和分析、程序设计与算法、统计语言学等。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公司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专家学者在科研项目、学术论著、培养人才、奖项、软件著作权登记等诸多方面已有显著的成绩。例如,承担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开发多种应用软件,建立“现代蒙古语数据库”等系列数据库;编制蒙古文电子词典;研发汉蒙机器翻译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出版系统、文字识别系统、熟语学习平台等;已培养70多名研究生,出版了多部著作和教材。
(五)实验语言学
实验语音学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语音学方法理论研究言语输入和产出的每个环节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研究语音传播过程的语音声学特征、研究语音产出过程的生理语音学、研究言语感知过程的认知语音学以及面向人机交互的语音合成、识别及语音翻译等。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实验语音学方向的专家学者在科研项目、学术论著、培养人才、奖项、软等诸多方面已有显著的成绩,承担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建立“蒙古语语音声学数据库”、“面向语音合成的蒙古语语音数据库”等系列数据库;编制《蒙汉词典(电子版)》已培养70多名研究生,已出版多部专著和教材。
(六)社会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强调语言与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的两个相关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城市语言调查,农村牧区蒙古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语言变异,濒危语言和方言,语言接触)、语言教学(中小学及大学蒙古语文教学,外语教学,对外蒙古语教学)、语言规范化和标准化(蒙古文正字法,蒙古语标准音,名词术语,蒙古语人名译写规范)、文化语言学(蒙古语人名、地名研究,蒙古语言与文化、政治、宗教、民间文化和民俗的关系,语言与民间文化文献语言词语的文化学解释,蒙古社会政治关键词)以及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等。
近年来,本学科方向研究人员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蒙古人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蒙古语方言的记录保存与传承复兴研究”、“蒙古民俗语及其传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蒙古文化词汇研究—社会政治关键词为例”、“蒙古语关键词—社会政治历年研究”和国家语委科研项目“蒙古语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高层次的蒙古语言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人员,为蒙古语言文学国际一流学的建设和传承、弘扬、发展蒙古民族优秀文化做出贡献。博士研究生通过攻读学位,掌握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和系统的蒙古语言学专门知识,了解蒙古语言学学科的历史、现状,熟练掌握所攻方向的前沿问题,具备独立从事蒙古语言学或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学位获得者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
三、基本学制和申请学位最长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5年(含硕士阶段2年或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6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学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6年。
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为3~6年。
四、培养方式
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要求博士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推动学校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
导师是公司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职称) |
备注 |
公共学位课 |
外语(博) |
4/64 |
4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 |
2/32 |
2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博) |
1/16 |
1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专业学位课 |
当代语言学 |
2/32 |
2 |
1 |
白音门德教授 巴达玛敖德斯尔教授 |
学科必修 |
现代蒙古语及其方言研究 |
2/32 |
2 |
1 |
斯琴巴特尔教授 图门吉日嘎拉教授 |
学科必修 |
|
蒙古语族语言及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比较研究 |
2/32 |
2 |
2 |
照日格图教授 |
方向必修 |
|
中期蒙古语及北方民族古文字 |
2/32 |
2 |
1 |
吴英喆教授 呼日勒巴特尔教授 布仁巴图教授 |
方向必修 |
|
语言信息技术 |
2/32 |
2 |
1 |
那顺乌日图教授 |
方向必修 |
|
语音信号处理 |
2/32 |
2 |
1 |
白音门德教授 |
方向必修 |
|
语言与社会文化 |
2/32 |
2 |
2 |
巴达玛敖德斯尔教授 |
方向必修 |
|
专业选修课 (含跨学科课程)
|
认知语言学 |
2/32 |
2 |
2 |
白音门德教授 巴达玛敖德斯尔教授 |
|
契丹文研究导论 |
2/32 |
2 |
2 |
吴英喆教授 |
|
|
计算词汇学与辞典编纂 |
2/32 |
2 |
2 |
那顺乌日图教授 |
|
|
历史比较语言学 |
2/32 |
2 |
2 |
照日格图教授 |
|
|
阿尔泰语言概述 |
2/32 |
2 |
2 |
照日格图教授 |
|
|
语料库语言学 |
2/32 |
2 |
2 |
达胡白乙拉教授 玉荣教授 |
|
|
《蒙古秘史》研究 |
2/32 |
2 |
2 |
布仁巴图教 呼日勒巴特尔教授 |
|
|
中期蒙古语文献选读 |
2/32 |
2 |
2 |
布仁巴图教授 呼日勒巴特尔教授 正月教授 |
|
|
蒙古语词汇语义学 |
2/32 |
2 |
2 |
斯琴巴特尔教授 |
|
|
语言信息技术与产业 |
2/32 |
2 |
2 |
那顺乌日图教授 达胡白乙拉教授 |
|
|
社会学 |
2/32 |
2 |
2 |
巴达玛敖德斯尔 教授 |
|
|
文化人类学 |
2/32 |
2 |
|
包文成教授 |
|
|
外文原典选读 |
2/32 |
2 |
1 |
塔亚教授 斯琴巴特尔教授 |
|
|
《辽史》选读 |
2/32 |
2 |
1-2 |
吴英喆 |
|
|
高等数学与声学基础 |
2/32 |
2 |
2 |
张纪生教授 |
|
总学分和各类别课程学分要求:
总学分≥17学分
公共学位课须修 3 门:7分
专业学位课须修3门:6分
专业选修课(含跨学科专业课)须修读 2 门以上:不低于 4 学分
六、论文环节
博士研究生修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后,即进入论文工作环节。
1.开题
博士研究生在开题时须熟练掌握本学科方向研究现状和前沿研究,熟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一定调查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在开题报告中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博士研究生开题在入学后第3学期、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后第二学期完成。博士生培养要充分发挥导师组作用,开题由学院组织,由若干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授或副教授参加。
2.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4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时博士生必须说明在攻读博士学位以来所掌握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和所学方向的专业知识。同时说明参加课题和社会实践情况。
3.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2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七、学位论文
按照国家对研究生的要求,博士生课题研究实践不少于2年,博士学位论文应当标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5万字。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核心期刊上)。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
● 论文选题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 熟悉前人相关成果,充分吸收,尊重而不盲从;
● 必须有所创新,或纠正前人谬误,使研究得以深入和提高;
● 鼓励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 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流畅,符合语言学论文写作规范。
八、个人培养计划
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反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学期安排、学习与研究进度、论文开题实践、写作时间安排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文学学科)博士公司产品方案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所属二级学科,是教育部和自治区选定建设的国际一流学科,包括蒙古语言,蒙古文学两个领域。蒙古文学领域主要包括蒙古族民间文学、蒙古族古代文学、蒙古族文学理论、蒙古族现代文学等4个文学研究方向。
(一)蒙古族民间文学方向
蒙古族民间文学是蒙古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民间文学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民间文学在民俗学属性的基础上,从19世纪中叶以后成为一门日渐完善的独立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各种体裁的口头传承、口头文本、活生态口头传统的搜集整理方法、说唱艺人、世界各民族民间文学关系、民间文学研究史、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等内容。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探讨口头传统发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与文化传统,揭示其民间文学的形成发展规律与特点。
(二)蒙古族古代文学方向
蒙古族古代文学侧重于书面文学的发掘与研究、文学经典研究、文学史研究及文学关系研究等。主要以蒙古族古、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包括对《蒙古秘史》、诗歌、佛教文学、近代小说创作等各类文体作品。该研究方向对探讨蒙古族古代书面文学发展规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学优秀传统、丰富与繁荣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蒙古族文文学理论方向
该研究方向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主要建设课程有文艺学基础理论与文艺美学、蒙古族历代文论、比较文艺学研究、文艺学方法论研究与文艺批评实践等。在文艺学基础理论与文艺美学研究领域里,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原理和文艺学范畴、文艺学形态等基础理论;中外文艺学发展现状和少数民族文艺学研究状况,关注世界新兴理论的传入和民族文艺创作的结合问题,坚持文艺理论与文学艺术批评相统一,立足内蒙古自治区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实践,努力建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在蒙古族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着重以蒙古族及北方民族文学家的文艺理论著作和其他著作中的相关论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比较诗学的角度审视和解读蒙古族及北方民族文论作品,研究其历史规律和本体特色,建立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文艺学方法论研究与批评实践二者辩证地互为作用、互为融合。文艺学方法论研究是文艺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方法论与文艺批评实践在学科方向上形成统一,可以有效地体现文艺学现实性与实践性。这两方面的研究立足民族文艺的基点,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建立起科学分析、研究和论证的方法论体系。
(四)蒙古族现当代文学方向
蒙古族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是蒙古族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自20世纪以来蒙古族文学发生、发展的独特规律,以探究其本质、主流和主要特点。其中,主要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思潮与流派、文学运动、新媒体文学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系统、深入探讨蒙古族文学自现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在作家作品方面,全面挖掘整理现当代报刊与文学出版史料,全面利用相关史料,重点探讨作家作品;在文学思潮方面,利用文学史料,发现和探究各种文学思潮发生、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在文学运动方面,深入研究文学运动发生、形成的原因,探索文学运动在文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新媒体文学方面,展开对网络等新媒体文学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该方向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经过6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文、新媒体文学及蒙古族母语文学和非母语文学研究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该方向的深入发展将对蒙古族文学学科,甚至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均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二、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自由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和民族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深入领会并运用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广泛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和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具有严谨的学风,扎实的思考,崇尚科学精神,以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充分的准备。具有独立承担高层次专业课程和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高层次的蒙古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博士研究生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掌握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和系统的蒙古语言学学科专门知识,了解蒙古语言学学科的历史、现状,熟练掌握所攻方向的前沿问题,具备独立从事蒙古语言学或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学位获得者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
三、基本学制和申请学位最长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5年(含硕士阶段2年或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6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学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6年。
四、培养方式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博士公司产品方式实行科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工程(项目)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推动公司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导师是公司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职称) |
备注 |
公 共 学 位 课 |
外语(博) |
4/64 |
4 |
2 |
研究生院安排 |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 |
2/32 |
2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博) |
1/16 |
1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专 业 学 位 课 |
蒙古族文学史料研究 |
3/48 |
3 |
1 |
乌日斯嘎拉教授、塔亚教授、额尔很巴雅尔教授 |
学科必 修 |
蒙古族古代文学史研究
|
3/48 |
3 |
1 |
孟克吉雅教授、塔亚教授 |
研究方向必 修 |
|
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研究 |
3/48 |
3 |
1 |
乌日斯嘎拉教授、丁玉龙教授 |
研究方向必 修 |
|
蒙古族历代文论研究 |
3/48 |
3 |
1 |
额尔敦白音教授、额尔很巴雅尔教授 |
研究方向必 修 |
|
专 业 选 修 课 ︵ 含 跨 一 级 学 科 ︶ |
口承文化论 |
2/32 |
2 |
2 |
塔亚教授 |
|
印藏诗论及蒙古族诗学 |
2/32 |
2 |
2 |
额尔敦白音教授 |
|
|
蒙古族佛教文学研究 |
2/32 |
2 |
2 |
额尔敦白音教授 |
|
|
蒙古族报刊文学研究 |
2/32 |
2 |
2 |
乌日斯嘎拉教授 |
|
|
文学史理论与实践 |
2/32 |
2 |
2 |
乌日斯嘎拉教授 |
|
|
文本理论与文本解读 |
2/32 |
2 |
2 |
王海梅教授 |
|
|
20世纪蒙古文化与文学 |
2/32 |
2 |
2 |
王海梅教授 |
|
|
现代性理论与蒙古族文学 |
2/32 |
2 |
2 |
丁玉龙教授 |
|
|
文艺方法与经典解读 |
2/32 |
2 |
2 |
丁玉龙教授 |
|
|
蒙古族诗歌研究 |
2/32 |
2 |
2 |
丁玉龙教授 |
|
|
《江格尔》研究 |
2/32 |
2 |
2 |
塔亚教授 |
|
|
中国小说理论 |
2/32 |
2 |
2 |
额尔很巴雅尔教授 |
|
|
其他(跨一级学科选修) |
2/32 |
2 |
3 |
|
|
总学分和各类别课程学分要求:
总学分≥17分
公共学位课须修 2 门:7分
专业学位课须修 2 门:6分(学科必修1门+研究方向必修1门)
专业选修课(含跨学科专业课)须修 2 门: 4 分
六、论文环节
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所有课程学分后,即进入论文工作环节,完成公司产品过程中的论文必修环节任务。
1.开题
博士研究生在开题时须阅读不少于20本专著、40篇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在开题报告中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博士研究开题原则上在入学后第3学期、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后的第2学期完成。
2.中期考核
检查博士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指导博士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4学期末进行。
3.学术活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在本学科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国际或国内学术活动并做学术报告。
七、学位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2年,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该领域做出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成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博士学位论文最低字数为5万;论文格式应严格按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及相关管理单位文件要求规范和统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完成了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则准予毕业;经AG真人国际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报AG真人国际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学位。学位授予严格按照《AG真人国际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及学位管理单位相关文件执行。
八、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是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进行培养和毕业资格审查的主要依据。个人培养计划一旦确定,就应严格遵守。在实施培养计划过程中,如果确有特殊原因而提出修改者,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AG真人国际主管负责人签字后报AG真人国际研究生院同意,方可进行修改。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AG真人国际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博士公司产品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学期安排、学习与研究进度、论文开题时间、写作时间的安排。